
2023年5月13-14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宗教學理論的基本范疇研究”開題報告會暨工作坊在江西九江順利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南昌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商務(wù)印書館等單位的4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會議圍繞宗教學理論、宗教與政治、宗教社會學、宗教心理學、宗教人類學、宗教與文化等理論范疇進行了研討。
首先,開展了“宗教學理論的基本范疇研究”開題報告會,由金澤研究員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袁朝暉副編審、上海社會科學院黃海波副研究員、長沙理工大學陸群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華偉副研究員、莆田學院俞黎媛教授、江西師范大學古嶼鑫副教授作為代表,對課題總體構(gòu)思與子課題設(shè)計進行了匯報,北京大學孫尚揚教授、山東大學傅有德教授、武漢大學翟志宏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李向平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何蓉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何其敏教授作為專家組,對課題進行了評議與指導。最后,金澤研究員對于課題總體設(shè)計的背景進行了介紹,講述了從關(guān)鍵詞研究到基本范疇研究的發(fā)展歷程,并對專家組的批評和建議表示感謝。
接著,“宗教學理論的基本范疇研究”工作坊成功舉行。開幕式由南昌大學彭睿副教授主持,南昌大學張新國副教授、北京大學孫尚揚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澤研究員先后致辭。
在工作坊的第一場專題報告環(huán)節(jié)中,彭睿教授指出宗教經(jīng)濟學是宗教社會學的一支重要發(fā)展分支。袁朝暉副編審做了“宗教寬容:歷史、思想、文本與爭論”的專題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華偉副研究員做了“新興宗教引發(fā)的公眾反應(yīng)、政府介入與學界應(yīng)對:以歐美的研究為例”的報告。江西師范大學古嶼鑫副教授就“中華祭祀禮樂”關(guān)鍵詞的撰寫談了一些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梁恒豪副研究員報告了自己宗教心理學的研究進路之思。臺州學院的陳銳剛副教授做了“瑪麗?道格拉斯宗教學理論的內(nèi)在邏輯及學術(shù)定位”的報告。第一場專題報告結(jié)束后,翟志宏教授與何蓉教授對本場報告內(nèi)容做了評議。
第二場專題報告首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陳彪編審介紹了“奧爾波特的宗教心理學思想”。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章遠教授匯報了“全球性和平赤字難題的宗教安全解答”相關(guān)研究成果。浙江工商大學的陸麗青教授作了“宗教中國化研究的主題領(lǐng)域:動態(tài)與趨勢——基于CitySpace和VOSviewer的圖譜解析”報告。閩南師范學院的李瑞祥教授介紹了“中國臺灣地區(qū)的祭孔雅樂的傳承與變遷”研究內(nèi)容。莆田學院的俞黎媛教授作了“媽祖信仰中的分靈-進香研究”的專題報告。最后,山東大學的楊志友博士分享了“論瘟疫對宗教的影響:以雅典大瘟疫為例”研究報告成果。該場報告由傅有德教授與陳納教授進行評議。
在第三場專題報告中,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金花助理研究員做了“西方宗教人類學巫術(shù)研究發(fā)展歷程”專題匯報。浙江工商大學的商琳副教授分享了“浙江省愛國宗教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報告成果。大理大學的郭碩知博士分享了“APA與中國宗教心理學圖景”研究成果。浙江海洋大學蘇杭副教授作了“韓國宗教與政治”的報告。宜春學院的烏媛副教授分享了“宗教個體化視角下的宗教角色轉(zhuǎn)變”研究成果。東華理工大學的王其勇教授分享了羅伯特?貝拉的資本主義文化批判,提出重構(gòu)宗教進化論。來自天津社科院的楊莉副教授分享了“文廟神圣性初探”、山東建筑大學的蔣雨樨博士分享了“西歐穆斯林移民宗教問題研究現(xiàn)狀”研究成果。
會議最后,由孫尚揚教授與金澤研究員作學術(shù)總結(jié),張新國教授與金澤研究員作閉幕致辭。會議在熱烈的思想碰撞中圓滿結(jié)束。
(撰稿:楊志友、唐楠 圖片:楊志友)
(編輯:許津然)
1.來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quán)歸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經(jīng)我站授權(quán),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電子刊物不得轉(zhuǎn)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wǎng)站轉(zhuǎn)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wǎng)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quán)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quán)益的地方,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