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下午,宗教學理論研究室主辦的“宗教現(xiàn)象學:身體·山水·宇宙”學術講座在世界宗教研究所大會議室成功舉辦。講座由當代宗教研究室王超文助理研究員主持,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筑師陶金主講。
本次講座將人類身體和身體的儀式行為作為理解宗教建筑的切入點,從人類自身的身體出發(fā)來探究中國古代建筑儀式空間的基本動力邏輯。陶金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精神性空間的研究,他在講座中指出,人的身體有兩個基本屬性,一是直立,二是運動,延伸出垂直身體觀與平行身體觀兩種身體觀念,對應兩種對于人神關系的不同感知方式,以及兩種不同的建筑空間類型,而在中國歷史上,這兩種空間類型又出現(xiàn)了協(xié)同和合并關系。這種理解神圣空間的方式也可以進一步用來理解中國的山水以及山水之間的宗教建筑。
在與談環(huán)節(jié)中,李志鴻研究員針對佛道神圣空間的異同提出了問題,王旭助理研究員從身體現(xiàn)象學的角度談了身體與建筑的關系。在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中,黃瑛助理研究員也就基督教與中國傳統(tǒng)宗教神圣空間之間的差異談了自己精彩的見解。
(撰稿、照片: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王旭)
(編輯:許津然)
1.來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