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編:劉國鵬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ISBN:978-7-300-32022-9
主編簡介
劉國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現(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基督宗教研究》(CSSCI)雜志執(zhí)行主編。知止中外經(jīng)典讀書會召集人。1991-1996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96年獲哲學學士學位;1999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系,獲哲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學天主教會史方向博士學位;2008年于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領(lǐng)域為現(xiàn)當代天主教會史、比較宗教學、中西文化比較等。出版學術(shù)著作:《剛恒毅與中國天主教的本地化》(2011,獲2012年第六屆胡繩青年學術(shù)獎)、《夾縫與挑戰(zhàn):時代語境下的中國天主教會》(全三冊,2021)、《中國化與大公性雙重張力下的中國天主教會》(2023),出版譯著若干,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50余篇。
內(nèi)容簡介
《從靈魂到城邦的正義之旅——〈理想國〉名家二十講》,以知止中外經(jīng)典讀書會舉辦的系列學術(shù)沙龍為基礎(chǔ),選入學界名家精讀《理想國》的演講稿二十篇,是對這部古希臘哲學經(jīng)典的重新思考與解讀。作者團隊由學界知名學者組成,既有全國聞名的學界前輩,也有古希臘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研究領(lǐng)域的中青年領(lǐng)軍人物,更有才思敏捷的后起之秀。全書分為六編:文本與結(jié)構(gòu),靈魂與城邦,哲人王與政治治理,自然、存在與理念,柏拉圖論藝術(shù)與詩歌,經(jīng)典與詮釋。每一編從一個獨立視角出發(fā),分享名家閱讀《理想國》的心得和獨到見解,既博采眾長,又分門別類,讀者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偏好和知識背景,進行專題式或全覽式閱讀。本書是國內(nèi)學術(shù)界多視角、多層次解讀《理想國》這一西方首部政治哲學經(jīng)典的學術(shù)成果的豐富展示,是一本既嚴謹前沿,又通俗平易的入門讀物。
緣起
2014年6月—2016年8月,知止中外經(jīng)典讀書會(以下簡稱“知止”或“知止”讀書會)在精讀柏拉圖《理想國》的同時先后邀請了20余位全國古希臘哲學研究專家圍繞柏拉圖的《理想國》、哲學思想及其影響與后世詮釋等,舉辦了20多場學術(shù)沙龍,其中4場為線上沙龍。頗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知止”讀書會特別邀請到當時來華從事學術(shù)交流的土耳其哲學學會會長、馬塔佩大學(Maltepe University)哲學教授庫卡拉蒂(Loanna Kucaradi)女士,從而使得上述名家演講多少具有了國際交流的味道和開闊視野;與此同時,“知止”讀書會在成立五周年之際,非常榮幸地邀請到著名的古希臘哲學研究專家、旅美學者謝文郁教授,特別圍繞“《理想國》中的正義與真理——柏拉圖《理想國》的問題意識和論證思路”這一主題舉辦了一場沙龍專題講座,從而彌補了此前《理想國》系列沙龍活動的遺珠之憾。
上述沙龍的文字結(jié)晶即《從靈魂到城邦的正義之旅一〈理想國〉名家二十講》(以下簡稱“二十講”),共收錄演講文稿二十篇,按相關(guān)主題分為六編,依次為“文本與結(jié)構(gòu)”“靈魂與城邦”“哲人王與政治治理”“自然、存在與理念”“柏拉圖論藝術(shù)與詩歌”“經(jīng)典與詮釋”,有助于讀者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偏好和知識背景進行專題式或全覽式閱讀。
沙龍演講者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gòu),以在京從事教學科研活動的學者為主,其中既有全國聞名的學界前輩,如洪漢鼎張祥龍、謝文郁、王曉朝等,也有古希臘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研究領(lǐng)城的中青年領(lǐng)軍人物與翹楚,如聶敏里、詹文杰、吳天岳、田書峰、劉瑋、陳斯一、張新剛等。
可以說,“二十講”稱得上國內(nèi)學術(shù)界多視角、多層次解讀《理想國》這一西方首部政治哲學經(jīng)典的學術(shù)成果的集中展示,是一本既嚴謹前沿,又通俗平易的入門讀物。
說起上述專題性學術(shù)沙龍及演講文集的結(jié)集出版,就不能不談及“知止”讀書會圍繞《理想國》同步開展的精讀活動及線上講讀活動。
(一)精讀活動
《理想國》為“知止”繼《論語》之后精讀的第二部經(jīng)典,時間從2014年6月24日(周二)至2016年8月2日(周二),前后共計兩年有余方精讀完畢。精讀活動以研討班(seminar)的方式舉行,由專業(yè)學者擔任導讀人,讀書會的理事、志愿者等骨干輪流擔任主持人、協(xié)讀人。精讀的方式為逐字逐句地多語種文本比對閱讀,最多時有十多個版本,涵蓋五六種語言,頻率為每周3小時。其中,為“知止”擔任過導讀人的學者有張新剛、朱清華、詹文杰和王玉峰等。
為貫徹中西兼綜、推陳出新、融貫古今、文明再造的讀書宗旨和理想,“知止”的精讀活動所引入的《理想國》注譯本,既有中文世界通過《理想國》的注譯本所展現(xiàn)的研究與學術(shù)成果,也有當代西方世界對于《理想國》的多語種經(jīng)典注譯本。其中,中譯本依據(jù)年代順序,擇其精要者,被納人“知止”精讀活動參考譯本之列的有:
(1)柏拉圖:《理想國》,吳獻書譯,商務(wù)印書館,19291957[目前所知最早的中譯本,“銷行甚久,素為學人稱道”(郭斌和、張竹明語),“譯意精到,遠勝今日之白話譯本,誠通儒也”(許國璋語):除早期版本外,近年尚有多版重印: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中國致公出版社2009年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譯林出版社2011年版,等等];
(2)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商務(wù)印書館,1986(至2013年共印刷15次,乃迄今為止《理想國》中譯本發(fā)行量最巨者);
(3)柏拉圖:《理想國》,王太慶節(jié)譯本,商務(wù)印書館,2004(王太慶先生系陳康先生的親炙弟子,其譯本雖為節(jié)譯,然屬于專業(yè)研究者之譯筆,字字珠璣);
(4)柏拉圖:《理想國》,顧壽觀譯,岳麓書社,2010(以希臘文本為底本,成稿于20世紀80年代,后經(jīng)吳天岳博士修訂,為“知止”精讀必參的中譯本);
(5)柏拉圖:《理想國》,王揚譯,華夏出版社,2011 (譯者素有希臘文訓練功底,注釋甚豐,惜乎翻譯中問題較多);
(6)柏拉圖:《理想國》,龐犧春譯,江西教育出版社,2011;(7)柏拉圖:《理想國》,謝祖鉤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前言對《理想國》全書10卷均有主旨歸納,但未言明是否譯自希臘文原著);
(8)柏拉圖:《理想國篇:譯注與詮釋》,徐學庸譯注,安徽人民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3(該譯注本人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百年漢譯名著”書系,為最新譯本,值得詳參);
(9)《柏拉圖全集》(全4卷),王曉朝譯,人民出版社,2002--2003(該譯本將《理想國》譯作《國家篇》,突出原文中的重要概念乃該全集之長處)。
除力所能及地回顧、檢討中譯本的成就,“知止”的精讀中更特別倚重現(xiàn)當代《理想國》重要的西文譯本,其中主要的有:
(1) Plato, Republic, trans, by A.D. Lindsay, London: J.M. Dent& Sons LTD, 1908,1920,1923 [1992年轉(zhuǎn)由哈克特出版公司(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時,該版本經(jīng)由 C.D.C.里夫(C.D.C. Reeve)予以校訂];
(2) Plato, The Republic, trans. by Allan Bloom, New York:Basic Books,1968[布盧姆(Bloom)的英譯本注釋水準很高,學界多采用此本];
T(3) Plato's Republic: The Complete and Unabridged, trans. byBenjamin Jowett, Mineola, N.Y: Dover Publications, 2000(1871年初版,譯筆頗有古風,在傳世英譯本中素具盛名;贊者譽其忠實,毀者責其古奧。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出版了此版本);
(4)Plato, The Republic, trans, by C.D.C. Reeve, Indianapolis,IN/Cambridg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2004[系里夫修訂格魯伯(Grube)譯本后,新出之自譯本];
(5) Plato, The Republic, trans, by Tom Griffith, ed. by G.R.F.Ferrar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0(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引進,為學界所推崇的英譯本之一);
(6) Plato, The Republic, trans. by W.H.D. Rouse, 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 2008[勞斯(Rouse)為極富盛名的世界級古典學者,除譯有《理想國》外,還曾翻譯柏拉圖的其他對話錄,如《申辯篇》《克里托篇》《斐多篇》《伊安篇》《美諾篇》《會飲篇》等];
(7) Platon, La Republique, Georges Leroux, GF Flammarion,2002,2004(全書凡801頁;注釋甚詳,其中正文523頁,注釋209頁);
(8) Platone: La Repubblica, Franco Sartori, Bari: EditoriLaterza,1997,1999,2001,2011(為希臘語、意大利語雙語對照本,正文707頁,注釋107頁)。
(二)線上講讀活動
從2015年10月18日(周日)開始,至2016年8月19日(周一)結(jié)束,“知止”讀書會特別組織了169場線上講讀活動,通過微信這一社交聊天平臺,先后邀請到古希臘哲學方面的中青年專家詹文杰、朱清華、王玉峰、梁中和、張新剛、趙海峰等,博士研究生王希佳、碩士研究生張學賽,以及“知止”的理事王大惟、郭華女士,包括我本人,以通俗易懂的口語,相互接龍的方式,每天一次(后改為每周兩次)的頻率,從頭至尾系統(tǒng)地為讀友們申講了全本《理想國》,相關(guān)音頻文件同步上傳至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電臺”,供古希臘哲學愛好者收聽和下載。該講讀形式可謂對學術(shù)經(jīng)典進行通俗化,從而惠益社會的重要嘗試。
名家沙龍、精讀活動和線上講讀,歷來是“知止”同人開展經(jīng)典讀書活動的不二之舉,這種“三位一體”式的讀書方式,既確保了對所遴選的經(jīng)典的深耕式閱讀和理解,又力所能及地踐行了學術(shù)公益的初衷。
是為記。
劉國鵬
2022年7月21日
目錄
第一編 文本與結(jié)構(gòu)
我們應當如何閱讀《理想國》/聶敏里
通向正義——《理想國》的開篇/譚立鑄
柏拉圖對話中的“烏西亞”——以《斐多篇》為例/王曉朝
哲學是一種什么樣的愛/陳建洪
第二編 靈魂與城邦
重思《理想國》中的城邦—靈魂類比/吳天岳
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善”/朱清華
美、善與愛欲——“柏拉圖式的愛”的哲學意義/梁中和
第三編 哲人王與政治治理
家庭與城邦——從柏拉圖的《理想國》談起/吳增定
美麗城之丑——亞里士多德對《理想國》的批評/劉瑋
重思哲人王難題/張新剛
淺析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家庭與城邦/王玉峰
第四編 自然、存在與理念
《理想國》中的“數(shù)學因素”/張祥龍
柏拉圖理念與亞里士多德形式之異同/呂純山
Physis與be——一個對歐洲語言系動詞的詞源學考察/王文華
自然與習俗的邊界——荷馬史詩中的阿喀琉斯和奧德修斯/陳斯一
第五編 柏拉圖論藝術(shù)與詩歌
如何看待柏拉圖對詩的批評/詹文杰
柏拉圖論藝術(shù)的模仿說及其功能/常旭旻
第六編 經(jīng)典與詮釋
伽達默爾論柏拉圖/洪漢鼎
柏拉圖的神學/田書峰
《理想國》中的正義與真理——柏拉圖《理想國》的問題意識和論證思路/謝文郁
(編輯:許津然)
1.來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quán)歸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經(jīng)我站授權(quán),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電子刊物不得轉(zhuǎn)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wǎng)站轉(zhuǎn)載,但須清楚注明出處及鏈接(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wǎng)上收集,均已注明來源,其版權(quán)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quán)益的地方,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