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舉辦“《世界宗教研究》年度主題講座”。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學者姚達兌博士作了題為“晚清傳教士如何翻譯和理解《神仙通鑒》中的耶穌傳”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世界宗教研究》編輯部主任李建欣編審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周偉馳研究員擔任與談人。講座得到與會學者的一致好評。
姚達兌副教授首先介紹了明末編修、逐年完善的《神仙通鑒》的內(nèi)容特征和文本來源。其后,他重點分析了19世紀米憐、郭實臘、斯皮爾等三位傳教士關于《神仙通鑒》的譯介文本,并由此審視晚清傳教士在跨文化語境中有關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觀點、對中國宗教及社會的了解和評價、及其學術研究的情況。傳教士們由于生活背景和立場觀念的不同,各自都以某種曲解的視角看待中國的宗教與文化,帶有明顯的西方中心主義和殖民主義色彩。同時,傳教的訴求使他們常常在傳播和闡釋宗教經(jīng)典時附會中國的歷史典故與文學作品,形成問題繁多的文本創(chuàng)作。對19世紀傳教士文學活動的回顧,有助于我們了解晚清的中國社會及文化交流狀況。
周偉馳研究員從研究路徑和學術貢獻方面肯定了姚達兌博士的報告,同時他補充了一些細節(jié)材料,并就明清傳教士來華及當時宗教狀況等相關領域與姚達兌博士進行了深入探討。劉國鵬副研究員認為明末清初“西學東源說”的興起是《神仙通鑒》等著作編集與流通的重要時代背景,而清末的政治局勢是傳教士“西方中心主義”視角的心態(tài)來源。
精彩的報告和與談贏得了聽眾們的熱烈掌聲,本次《世界宗教研究》年度主題講座圓滿結束。(供稿:李想)
(編輯:許津然)
主辦: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內(nèi)容與技術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網(wǎng)絡信息中心
聯(lián)系人:許津然 電子郵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nèi)大街5號859房間 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