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60周年系列學術講座第十四講“立足于天人關系或神人關系的超越觀——兼以儒家和基督教為鑒”在世界宗教研究所舉辦。本次講座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學理論研究室主辦,清華大學田薇教授主講,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張昭煒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黃瑛副研究員評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旭助理研究員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研究員致辭。
田薇教授首先對“超越”的含義和類型進行了梳理,田薇教授指出,從超越性力量的源泉是來自人自身還是來自他者(天或神)而言,可以將超越區(qū)分為自力型超越和他力型超越。儒家基于天地化生、天命謂性、存性事天的超越觀可歸之于自力型,基督教源于上帝創(chuàng)造、逆神負罪和基督救贖的超越觀可歸之于他力型。但這種區(qū)分并非絕對,而是在天人或神人之間的雙向作用中某一方會被視為更具主動性和主導性,二者可以互鑒互補。
黃瑛副研究員從新儒家傳統(tǒng)和康德的道德化基督教方面更加細化地展開了對天人關系和神人關系的理解,她強調,自力型和他力型、儒家與基督教超越方式的區(qū)分不是絕對的,并補充指出,舊約對天人關系有著更豐富的理解。張昭煒研究員則從陽明對良知的理解出發(fā)提出,儒家傳統(tǒng)以人為中心強調了人合天的自力,以天為中心亦強調了天向人的下沉,因此儒家的超越具有雙向性。講座在熱烈的提問和討論中圓滿結束。
(撰稿:世界宗教研究所 王旭 圖片:世界宗教研究所 馮梓璉)
(編輯:許津然)
主辦: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內容與技術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網(wǎng)絡信息中心
聯(lián)系人:許津然 電子郵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大街5號859房間 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