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室舉辦了“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系列講座”的第二講,主題為“馬克思如何看待關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論證”。講座由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文學平教授主講,世界宗教研究所鄭筱筠所長主持,遼寧大學叔貴峰教授、世界宗教研究所曾傳輝研究員評議。
文學平教授首先介紹了一下他對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理論地位問題的看法,然后從五個方面討論了“馬克思如何看待關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論證問題”。
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不是馬克思整個理論體系中“偶然的非本質(zhì)的”部分,而是“內(nèi)在的本質(zhì)性的”東西。因為在馬克思看來,宗教是資本主義世界的“總理論”、“包羅萬象的綱要”、“通俗形式的邏輯”。作為資本主義政治國家成員和市民社會成員的人具有宗教性,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商品也具有宗教性,宗教跟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商品和社會生活具有同構(gòu)性,人們過著“雙重生活”。
對于道德論證問題,他首先介紹了道德論證的邏輯結(jié)構(gòu),包括理論論證的邏輯結(jié)構(gòu)和實踐論證的邏輯結(jié)構(gòu);然后分析了馬克思學生時期對道德論證的短暫贊同問題,馬克思當時所贊同的道德論證是“理論的道德論證”和“實踐的道德論證”的混合體,但主要是康德式的實踐的道德論證,其證據(jù)主要是馬克思中學畢業(yè)考試的論文,但馬克思很快就走出了道德論證,并逐步展開了對宗教的深刻批判。接著,他分析了馬克思從“內(nèi)在恐懼”、“天堂幸福的利己主義”、“道德感化的秘密”等角度對道德論證的批判。馬克思認為,合乎人性的道德觀必須是建立在“人類尊嚴這種意識之上的獨立道德的觀點”,然而基督教卻將道德“建立在人類軟弱無力這種意識之上”。馬克思對道德論證的批判對我們今天正確理解宗教與道德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叔貴峰教授認為講座選題前沿、論證縝密,運用了未用的資料。曾傳輝研究員認為講座具有學術開創(chuàng)性;需要補充的是,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關于無產(chǎn)階級政黨要致力于使良知自由擺脫與宗教的糾纏的主張可以看作他對這一問題的總結(jié)。
(供稿:世界宗教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室)
(編輯:許津然)
主辦: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內(nèi)容與技術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網(wǎng)絡信息中心
聯(lián)系人:許津然 電子郵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nèi)大街5號859房間 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477